第106章 世世代代留名-《与君欢》


    第(3/3)页

    这一路走过去,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

    又有多少人,甚至留不下一句话,一个名字。

    短短一年,姜禾觉得她比去年的自己,多出很多锋芒和冷漠,心也硬了许多。

    她没有因为郑新关被逼死的事,便加快伐韩的步伐。

    不急,不慌,不能为了发泄怒火肆意发动战争。

    她手里的刀要慢慢磨,接着迅速砍过去。

    砍得敌人闻风丧胆、头颅掉落。

    留下人安排葬礼等着迎接郑新关的家人,姜禾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

    正是夕阳坠落的时候,西边天地交接处,是父亲生前喜欢的美景。

    这个时候,父亲的老友陈经石的家人,也该到达齐国都城临淄了吧。

    不知道姜贲的伤势有没有养好。

    自己拜托他照顾的人,他会妥善安排吧。

    姜禾实在不希望再死一个好人。

    齐国公子姜贲跪坐在凭几后,左手和右手,分别握着两封信。

    右手是姜禾写的,拜托他照顾陈经石的家人。

    左手是赵政写的,寥寥一句:“陈氏族人从我雍国逃逸,速查,见则诛杀。”

    该听谁的话呢?

    除了这两封信,还有一箱东西。

    他索性丢下信笺,打开那口木箱。

    里面被塞得满满当当。

    除了姜禾亲自制作的金疮药和一些补品,还有一斛彩色的珠子。

    姐姐在信里说了:“雍国产玛瑙,弟弟虽然不戴,但可以留着给以后的孩子玩耍。”

    但姐姐显然没有亲自带过孩子。

    这些玛瑙一颗颗有鹅蛋那么大,小孩子随便丢出去,很容易会砸破别人的头。

    还是他自己收着吧。

    想了想,姜贲下定决心道:“怎么糊弄赵政呢?对了!就说陈氏族人被魏国劫走了!魏国谁呢?”

    一张脸浮现在他面前。

    “就魏公子你吧。”

    郑新关下葬后三天,郑氏族人被姜禾接到雍国都城安顿下来。

    新买的宅院和姜禾家只隔了一道院墙,方便照顾。

    郑新关的儿子十五岁了,终日低着头,谁也不搭理。

    他的母亲虽然老来丧子,但为了孙子,也勉强支撑起精神。

    赵政拟旨抚恤郑新关家人,准他的儿子十六岁入朝为官。官职虽然很小,但也可稍稍告慰郑新关在天之灵。

    中秋节这一日,姜禾在宫里过。

    用完御膳,赵政忽然道:“阿翁醒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