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违抗军令(上)-《天下安康》


    第(2/3)页

    从新城到沈阳城八十隋里,从沈阳城到开原城二百隋里,沿途只有一条大道可行。尤其是从沈阳城到开原城,西面是辽水,东面是辽东丘陵,一旦进入这一带,前后左右根本腾挪不得。

    黄明祯的主力从沈阳方向渡河,尾随其后,便可将高句丽军队堵死在沈阳——越喜地一线,面对隋军的重重围困,高句丽军队将插翅难逃。

    在黄明祯的算计中,负责威胁开原并在越喜地伏击的是右屯卫大将军郭荣,负责守卫沈阳城的便是右侯卫大将军荆元恒,二人俱是军中上将,多经战阵,可以信赖。

    然而就是郭荣这位老将,差点让黄明祯的计划付诸流水。

    右屯卫大将军郭荣不是一名多么天才般的将领,也没有什么突出的贡献与惊艳的才华,他是靠着资历、年龄一步一步爬上来的。

    郭荣出身太原郭氏,世代名门,其父郭徽与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有旧,他本人又是北周大冢宰宇文护的亲信,还与杨坚少年交好,因此一直步步稳升。杨玄感之乱后,朝廷职位空缺,最有资历的郭荣才成为一卫大将军。不过此时他六十多岁,虽然在朝中算得上举足轻重,但其实精力、体力都大为不济,对军队的控制力也不强。

    此时的郭荣一路向北,驻军越喜地。看着这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岭,郭荣有些迟疑了。

    他没有按照计划下令各军整顿工事,布置防御,心中却有了别的想法。

    此地居高临下,面水背山,的确是一个打阻击的好地方。若是渊太祚北上,他可以半渡而击,将高句丽人压制在山岭和泛水之间,趁机破敌。

    可郭荣担忧的是,若是真的按照黄明祯的指挥,设伏于越喜地,以右屯卫两万多人阻击高句丽数万精锐。如此固然可以破敌,但右屯卫军却要在此硬撼渊太祚数倍于己的主力部队。

    渊太祚急于返回,必然是不计代价的攻击,双方在越喜地一番相持,到最后即使能等到黄明祯的主力来援,右屯卫军也必然伤亡惨重。

    这一仗最可能的结果便是自己拼死力战成了替黄明祯这个小娃娃火中取栗,而所有的战果归于黄明祯,最后成全了对方。

    郭荣不愿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