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伏威起势-《天下安康》


    第(2/3)页

    杜伏威有勇力,有心机,很快扬名四周。两人就靠着这一股山贼力量,不断地吞并其它的小股势力,还接纳那些走投无路的人,就这样慢慢发展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辅公祏比杜伏威年长,但他自认能力不如杜伏威,甘当绿叶。

    杜伏威十分尊重辅公祏,每日里“兄长”长、“兄长”短的叫得十分亲热。创业初期,二人相处无间,配合默契。

    大业八年,因为当地官府围剿,杜伏威所部的生存空间大大减少,杜伏威遂率部逃窜到长白山地区,参加了王薄、孟让等人的义军。

    杜伏威自然认出王薄便是当初害他们一家的那个天师的徒弟,当即便要找王薄报仇。幸好孟让在其中转圜,杜伏威才勉强压过此事。不过之后他和王薄关系不睦,双方几次发生争斗。后来杜伏威失利,便选择退出长白山地区,转道南下江淮。

    与王薄争斗的失败,让杜伏威意识到自己的小部队实力太弱,如果不尽快壮大就根本无法生存,于是他努力寻找机会去联合和吞并附近的其他起义军,实力一天天扩大。

    杜伏威的部队一路南下,先是吞并了位于下邳郡的苗海潮。

    苗海潮是下邳的土豪,眼看乱世将至,遂结寨自保,并无太大的野心。

    杜伏威于是驱兵至苗海潮的坞堡外,派辅公祏对他们劝降道:“今我与君同苦隋政,各举大义,力分势弱,常恐被擒,若合为一,则足以敌隋矣。君能为主,吾当敬从,自揆不堪,宜来听命;不则一战,以决雌雄。”

    苗海潮就是一个乡土豪杰,所求不过为自保,根本没见过杜伏威这种土匪行径。他自知自己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和能力,心中又畏惧杜伏威的兵势,便率领他的同伙归附了杜伏威。

    杜伏威带着部队沿着邗沟和淮水劫掠,很快遇上了在这一带发展的赵破阵。

    赵破阵是海陵人(今泰州市海陵区),也是大业八年新崛起的造反势力。不得不说,杨玄感一反,直接引来了天下第二波造反浪潮,整个天下的造反或者是半造反势力是多如牛毛。

    赵破阵在海陵起兵,很快被江都的驻军击败。兵败的赵破阵逃到山阳、涟水(今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一带,以涟水为核心继续发展势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