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智取黎阳仓(上)-《天下安康》


    第(2/3)页

    黎阳仓位于黎阳城西南大伾山麓(今河南省浚县东二里大伾山北)。其西濒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从河北地区输送入京的租米,都先集中于此,然后再由永济渠或黄河运往洛阳、长安。而杨广两次用兵高句丽,由江淮运来的军粮,也先储藏在这里,然后由此经涿郡运往辽东,是河北地区唯一重要粮仓。素来有“黎阳收,固九州”的说法

    李密认为,现在黎阳仓仓储充足,只要占领此地,义军粮草便能有所保证。且现在山东各地,流民四起,叛乱不绝,若事有不谐,便开仓放粮。各地百姓闻讯便可迅速赶来,怕是用不了几日便能凭得数十万人马为用。

    杨玄感听闻大喜。

    不过正因为黎阳仓的重要,此地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黎阳仓本来是由朝廷委任的仓监把手,有仓兵数千人。杨广东征高句丽之时,顾虑到各地多匪患,而黎阳仓又是重中之重之地,因此便又调集五千军队进驻,防备匪患。

    此时黎阳仓监便是是原右骁卫将军上官政。

    上官政本为慈州刺史,在平杨谅之乱时立得大功,得以官拜十二卫府将军。西征吐谷浑时,因败绩被贬为庶民。后来杨广又想起了上官政,以其为黎阳仓监,戍卫黎阳仓。

    上官政也是老将,且拥兵万人,兼黎阳仓城高大坚固。而杨玄感手上的军队不过是一些护粮队和家族私兵,只有五六千人,且大多不堪用,因此并无良策可以破城。

    对于杨玄感来说,要攻打黎阳仓,优势是起事的消息没有暴露,上官政不会引兵来攻。但同样黎阳仓是个铁壳子,他根本不能强攻。

    这时李密便献计,杨玄感与上官政关系倒也不错,往日也多有往来。杨玄感可以宴请为名邀上官政前来黎阳城,到时上官政不备,杨玄感便可在酒席之上突然发难,将其拿下。

    然后再密令心腹,装作上官政的亲卫,连夜赶赴黎阳仓,打开城门。入城之后,杨玄感再用兵部尚书的身份召集诸将,以上官政谋反为名,清理其心腹将领,夺取全军。

    当然,若是上官政识相,能够投降则最好不过。

    杨玄感听到李密的计策大喜,此计策环环相扣,既免了与黎阳仓守军交兵,又能全取黎阳仓,可谓良策。

    杨玄感赶紧依计行事,令人前往黎阳仓邀请上官政。杨玄感毕竟官拜兵部尚书,又是公爵,也算上官政的上司,自问对方会给自己这个面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