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玄感之反-《天下安康》
            
            
            
                
    第(2/3)页
    其余诸弟也不同意,杨玄感这才作罢。
    终于杨玄感又蛰伏了几年,渐渐取悦了杨广。而因为杨素已死,杨家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杨广为了以示自己对旧臣宽仁,便也逐渐重用起杨玄感,将他从虚职礼部尚书迁为兵部尚书。
    杨广东征高句丽,杨玄感也等来了他梦寐以求的机会。
    杨玄感请求道:“臣家世代承受国家大恩,得到的宠爱超过了应得到的,如不立功于边塞,何以塞责?如边疆有风尘之警,臣愿执鞭于战阵之中,为国立功。”
    杨广听后大喜,当着朝臣的面赞扬杨玄感,并说道“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此言不假。”
    而通过此事,杨玄感使得几个弟弟都成了军中将领,掌握了兵权。
    杨广一征高句丽失败,天下震动。接着山东、河北等地的老百姓也纷纷作乱,整个大隋陷入了混乱。
    此时杨玄感觉得起事的时机已经到了。
    杨广自己作死,这不正是意味着皇位要落到他们杨家。
    杨玄感便决定趁机作乱。其三弟杨玄挺最是稳重,便劝兄长“父亲曾有言,黄明远不动,杨家亦不可动,今黄明远统兵幽州,俯瞰天下,未可轻动。”
    然杨玄感却听不进去,他认为黄明远将要统领大军征讨高句丽,到时候是胜是败难料。若是不选择这个良机,等到黄明远平定高句丽,再想动手便难了。
    其余几个弟弟,也纷纷赞同杨玄感。
    对于杨家兄弟来说,杨广是杀父仇人,当初杨素为杨广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杨广坐稳皇位之后,便翻脸不认人,杨素便是给杨广活活逼死的。现在有机会起事,既是为了杨家的未来,也是为了报父仇,如何能不愿动手。
    杨玄挺无奈,最后只得与兄长商议,等到杨广到了辽东之后,再偷偷动手,抢在杨广反应过来之前,抵定形势。
    果然到了第二次征讨高句丽,杨玄感自请督运粮草。他本身是兵部尚书,虽然督运粮草的事有些大材小用,但也算立功的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