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执拗首相-《奋斗在五代末》


    第(2/3)页

    “这有何不妥,窦仪本官为礼部侍郎,于礼法上钻研颇深,出任礼仪使正可谓人尽其用。”

    “可窦仪在洛阳......”

    “这事过去已有两载,能有什么影响?王相公, 这人选明日就要递交上去, 此时再改已来不及了,再说也毫无更改之必要。”

    面对范质的强势,以及不置可否的魏仁浦,王溥最终只能艰难点头。

    可他心中仍有担忧。

    范质执意要起复赋闲在家的窦仪,这毫无疑问会向外界传达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朝堂并不在意武将勋贵们的看法,甚至还要继续削武将勋贵的权。

    显德三年时,窦仪在洛阳整倒了鱼肉百姓的韩伦,迫使朝廷将韩伦发配去沙门岛从军,韩令坤也受父亲牵连,至今驻守在河北,远离了开封这个政治中心。

    韩伦案直接推动了大周刑统的出台,武将勋贵的特权因此受到了法律的限制。

    出于对窦仪的保护,也为了平息武将勋贵的愤怒,郭荣剥夺了窦仪的差遣,勒令他在家反思。

    这一反思就反思了近两年。

    这两年间窦仪一直窝在开封的家里,几乎不出家门,也甚少会见朝臣,仿佛这世间就没他这个人存在。

    遭殃的不止是窦仪一人,他四个为官的弟弟也深受牵连,两年内本官原地踏步不说,还都被“发配”去了闲散衙门。

    曾经名满天下的“窦氏五龙”也因此黯然无色。

    天下人忘记了窦仪,范质却没有忘记。

    在郭荣宾天后,范质便想趁着帝王葬礼的机会起复窦仪。

    先给窦仪安排一个礼仪使的临时差遣,待到葬礼顺利结束后就能趁势将窦仪转正。

    王溥虽以吃瓜群众自居,可这事他却不能袖手旁观。

    幼帝继位,周朝形势如此之紧张,怎能再去撩拨那帮紧绷着弦的武将勋贵?

    可他却无力阻止。

    政事堂内范质一言九鼎,魏仁浦一向秉持沉默,单凭他王溥一人之力怎能阻挡范质?

    王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范质递上名单,听着范质当着群臣的面宣读大礼五使的人选。

    当听到范质朗声宣布“当以窦仪为礼仪使”后,一众与会武将仿佛向听到了什么鬼故事一般,表情分外精彩。

    鬼故事本身并不吓人,但在朝会上讲鬼故事就很吓人了。

    更何况讲鬼故事的还是当朝首相、托孤重臣范质,这就更吓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