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考题-《奋斗在五代末》
第(2/3)页
最后,出题人向考生提出了问题:“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一问题?”
“你都替我答了,我还能怎么看?”李延庆在心中默默地吐槽了一句。
若是只有上半道题目,李延庆自忖这是一道普通且稳重的策问,不偏不倚,很适合作为考题。
但加上了后半道之后,就成了出题饶个人情感宣泄。
“你这出题人都旗帜鲜明地在抨击重武了,若是我答重武更好,那岂不是拂了你的意思?你还会给我好分数?”
李延庆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策问题了,出题人已经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让考生自己看着办。
“这样的策问意义何在?”李延庆心中不由冒出一丝疑惑。
李延庆将纸片放回了桌上,侧过头看了眼两名同学,发现司徒毓已经开始动笔,而且手速还挺快,刷刷刷的就是四五列字。
但赵匡义却不然,他双手抱肘,白净的五官皱成了一坨,显得十分纠结。
“不得交头接耳。”坐在上首的尹拙注意到了李延庆的动作。
李延庆连忙把头转正,盯着考题出了神:
“司徒毓能够下笔如有神,显然是因为他出身于文官家庭,立场肯定是偏向重文这边的......”
“而赵匡义出身武将家庭,若是答重文,那无疑是背叛了他的出身与阶级,他能进国子监就读,将来能够获得荫补,都是因为他是高级武将的儿子......”
李延庆将两名同学的身份对比一番后,心中自问:“换做是自己,又该如何作答?”
“如果从历史唯物的角度上看,以文御武是必然的结局,无论是宋,还是明清,走的都是以文御武的路子,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持社会的稳定,虽然军队的战斗力会因此降低,但这在封建时代落后的生产力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根本就不存在两全之法.......”
“但是,自己目前的身份是节度使之子,自己能有今日的富贵生活和崇高地位,是出于节度使之子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出于当今朝廷对武将的重视,如果自己穿越的时间往后推那么一百年,成为北宋中期的某武将之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