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策与经义-《奋斗在五代末》


    第(2/3)页

    竟然是策,李延庆闻言微微一惊。

    策,是此时进士科的四种考题之一,其余三类分别为经义、诗赋、论。

    李延庆未来要考的明法科,则只有两种考题:经义与律令。

    在李延庆看来,“策”与后世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是很近似的,都是由出题者就时务提出具体问题,让考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与“申论”稍有不同的是,“策”的考题讲究一个借古论今。

    也就是说“策”的考题并不会具体点出要考察的时务,而是会从儒家十几部经典里挑出些词句做一个包装,需要考生先体会出题者的考察意图,如此才能做出较为准确的答案。

    所以“策”既能考校考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水平,又能考察考生对当前时政的了解与看法,可以说是一种相当高明且全面的出题手法,放在进士科考试里,都是压轴的最后一道大题。

    之前郭荣巡查国子监时,让每位学生都写一篇平边策,其实就是以“策”的形式来考校学生。

    只不过平边策这道题目出得很是直白,并未用儒家经典包装起来,不像是一道科举考试的试题,更像是皇帝对臣子的一种咨询。

    “如果是考策的话,那我这几天背的书成了白做工......”

    李延庆转念一想:“不过也算不上白做工,毕竟以后的明法科考试还是会考的。”

    赵匡义和司徒毓的想法与李延庆有些类似,两人这些天也都在疯狂的背书,听到考题是“策”后,都感到很错愕。

    尹季通环顾三名学生一眼,将三人的神态尽收眼底:“不过具体的考题我不便说,三日之后看你们的临场发挥。”

    李延庆闻言,当即就低下头继续抄书,既然是考临场发挥,那就没什么好复习的了,不知考题,提前准备也无从谈起。

    白天的时光,就在平静且枯燥的学习中缓缓流逝。

    夜幕降临,李延庆正在房中翻阅国子监出版的一册春秋公羊传,其内不光有公羊传的原文,还有各代名家对公羊传所做的“注疏”。

    明法科的考试虽然侧重于对律令的考核,但也会兼着考一些儒家的经典,以经义的形式来考校。

    所谓“经义”就是默写,主考官从经文中截取一段句子,让考生写出这句经文的所有“注”与“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