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田敏还着实为已故的老友冯道高兴了一阵子,以为老友的儿子终于能进入中枢了。 “王相公确实向朝廷举荐了我。”冯吉冷然一笑:“可范相公如何会让我进翰林院呢?” “说得也是。”田敏闻言一拍脑门:“唉,人一老就容易忘事,还有范质那小子在政事堂,他确实容不下你。” 冯吉的太常少卿一职,就是范质安排的,范质不愿冯吉担当任何实权要职。 作为交换,范质给冯吉安排了高官厚禄,所以冯吉年仅三十五岁,就已官居正四品的太常少卿,代价就是冯吉只能在太常寺这样的闲散衙门里了却余生。 因为冯吉的父亲冯道乃是四朝宰相,曾经的文坛领袖,执掌中枢长达三十余年,门生故吏、亲朋好友遍及天下。 承冯道恩情的地方实权官员不知凡几,受冯道提拔的高级京官遍布朝堂。 冯道昔日的密友同党,如田敏、尹拙等人也都个个身居高位,只是如今都被范质以年岁过高为由,调去了闲散部门。 若是让冯吉担任翰林学士这样的要职,冯吉毫无疑问能够如鱼得水,轻易就能积累下足够的功勋。 届时即使是郭荣也无法阻挡冯吉封相,那时候范质的首相位置也会岌岌可危。 “这也无所谓,我正好在太常寺里清闲自在。”冯吉不以为意。 田敏下颌上扬,长须抖动:“你啊,也不看看这太常寺是什么地方?这除了你,哪个不是须发皆白?” 说着田敏撑住扶手,豁然起身:“你还年轻,不应在太常寺里蹉跎余生,老夫现在就去面圣,老夫的面子陛下还是要给的!” 若说冯道是前任文坛领袖,田敏则是当今的文坛领袖。 刊印九经之事虽由冯道主持,可校对九经的人正是田敏,国子监卖出的每一本九经上,都印着有田敏的大名。 在周朝境内的读书人心中,田敏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的儒学领袖。 郭荣即位之后为让文人归心,还曾赐诏书给田敏,夸赞田敏是儒学之宗师,荐绅之仪表。 冯吉连忙扶住田敏:“田老丈就莫白费功夫了,范相公的意思,就是陛下的意思,你去宫中,只会让陛下难堪罢了。” 范质对冯吉的安排,正是郭荣的意志。 郭荣不愿意再见到一个权倾朝野的权臣,更何况,上一个这样的权臣正是冯吉的父亲冯道。 冯吉对此亦是心知肚明,对于宦途他早就没有了追求。 说罢,冯吉就想将田敏按回座位上:“田老丈你都年逾古稀了,不应轻易动气,还是快坐下吧。” 冯吉心中所想,田敏如何不清楚呢?他只是咽不下这口气罢了。 密友冯道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为何朝廷要像防贼一样防着他的儿子呢? 自己,还有尹拙他们,为了儒学的复兴努力了一辈子,到头来却被朝廷扔到了太常寺、国子监这样的闲散衙门,不闻不问自生自灭。 田敏一巴掌推开冯吉的手:“老夫年老身不老,身体还健朗着呢!” “倒是你。”田敏瞪着冯吉脸颊上凸显的颧骨: “年纪轻轻的,就瘦得像具骷髅,面色还白得吓人!你是不是夜夜笙歌去了?令尊的教诲你莫不是全然忘了?” 冯吉干笑着摸了摸自己的右颧骨:“怎么会呢?家父的教诲我是一刻都不敢忘记,只是最近夜间有些失眠,身子清瘦了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