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幕之上,文武百官满脸愁容。 在他们的面前,是赵煦。 不同于上一次拒绝议和的意气风发,此时的赵煦脸色煞白,身上裹着厚厚的被服,但身体仍然禁不住的打颤。 “今年的粮草整备,有问题吗?” 每说一句话,赵煦都要剧烈的咳咳嗽几声,语气中也透露着浓浓的虚弱。 在场大臣无不面露不忍,但却没人劝阻。 只因为劝阻无用,当今皇帝的风寒病不是一天两天的。 但即便发病至今,即便病情日益严重,赵煦仍然坚持每天亲政,关心国家。 【天妒英才,赵煦在二十五岁的年纪,染上了风寒。】 【虽然有太医全力救治,但病情仍然不见好转。】 【这其中,或许有太医的医术平庸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赵煦一直勤政,不愿意放下国事安心调养。】 【也许他已经知道这次就是终点,这场病他熬不过去。】 【于是为了让大宋更加强大,也为了后世子孙不被敌人侵略,起码在被侵略的时候有一战之力。】 【赵煦选择全力处理政事,有时候顶着风寒带来的身体不适熬夜批改。】 【他就像是一只伤病缠身,垂垂老矣的一族之长,在生命的弥留之际,还在想着大宋的基业。还在担忧大宋的未来。】 【不久之后,赵煦不治身亡,年仅二十五岁。】 【虽然他在位十六年,但真正亲政的时间只有区区七年。】 【七年时间,转瞬即逝。】 【但赵煦就是用这七年,就将大宋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假若再给赵煦几年时间,不多,就给他十年的光阴 。】 【靖康之耻就绝不会发生,甚至大宋有可能重现汉唐的盛世光辉!】 【但历史总是让人意难平。】 【真正好的明君,大多都是短命之人,尚且年少便离开人世。】 【而那些亡了国的昏庸鼠辈,却个个是长寿之人 。】 【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还有很多昏君,皆是如此。】 【宋哲宗的英年早逝,让大宋最后一次中兴的希望破灭了。】 【虽然赵煦给继位的宋徽宗赵佶留下了丰厚的家底,但架不住赵佶赵桓这两个人硬送,最终断送了大宋江山。】 看到这里,所有帝王都面露惋惜 。 毫无疑问,赵煦就是一朝的中兴之帝。 这样的帝王,可遇而不可求。 若是把一朝的开国皇帝比作农民,那朝代就是一处荒田。 开国皇帝能做的,就只有划分田亩,播种收获。 而中兴之帝,则是真正将一块土地给“养肥”,让后世子孙能更好播种的人。 承上启下 ,说的就是中兴之帝。 可惜 ,赵煦年仅二十五岁,就离开人世,不免让人唏嘘。 大汉。 刘彻深深叹息一声,举起酒杯,敬重的敬了一杯。 “鹤立鸡群!可悲可叹!” 这八个字,就是汉武帝刘彻对宋哲宗赵煦的评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