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8章 感念胡元之恩-《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


    第(2/3)页

    那七八个身强体壮的庄稼汉,在朱棣手底下没能撑过片刻,如果不是四五十人冲了出来,此番绝不会被抓。

    如此数量的土匪,还是在西安附近,可见秦王朱樉施政不善,民间早已经是卖儿鬻女、民怨沸腾,以至于落草为寇者,竟有如此之多。

    对于道衍给出的解释,朱棣有几分怀疑,不过现在已经得救,他不打算再深究此事,便道:“老和尚,扈从卫队距离我们尚远,如今身陷贼窝,得想个法子逃出去才是,以免他们发现我们的身份,痛下杀手!”

    道衍倒是不着急,道:“之前与主祭一番交谈,老衲已有十足把握,殿下不必担心就是。”

    朱棣翻了个白眼:“你刚才还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怎么现在又这般大胆了,我就知道老和尚你没安好心。可惜不能扮作商队,否则也不用受这等苦楚,回去定要旁敲侧击,让老爹尽可能将这户籍制度修改一番,实在是很不方便。”

    得益于朱元璋设计的户籍制度,国民都安于籍地,不能轻易变动。后世买一张车票,就可前往大江南北的情况,在明处压根就不可能存在。

    想要出行,很简单,得打申请!

    明《大诰》要求工、商之类无论远近,水路,都需要路引明白开明,且随身携带。

    这里的路引,就相当于一张随身的身份证,上面会记录你的姓名籍贯、以及出行的理由,所要去的地方,大概要待多久,何时返回等。

    如果是商人,路引会更麻烦一些,会有多种证明,经商的时间、范围、所售卖的货物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

    比如说盐铁,这等官营的东西是不允许私人售卖的,明初虽说实行食盐开中,但也只是在小范围之内。

    不过任何制度都会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朝堂管控力的下降,而随之宽松。

    明初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到了中后期,已经无比宽松,那时候四处游历,还是有可能的。

    只不过现在是洪武时期,没有路引,刚出门就会被抓住,扭送官府。

    因此,朱棣很想有骚操作,搞个什么商队,也用不着这么辛苦,奈何条件实在不足,这要是遇见官差,分分钟露馅。

    道衍闻言只是瞥了朱棣一眼,不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的纠缠,继续道:“方才老衲同他们交谈,已经得知,他们很快就要入鄠县,距离西安也不过七十余里。”

    “鄠县?他们去这里干什么,莫非是去见什么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