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遥远的北平城里。 朱棣端坐在书房里,他的眉心紧锁,天煞行动的失败让他坐立不安。 “王爷,听说陛下已经让两位皇孙随殿旁听早朝了。” 道衍和尚面无表情的说道。 朱棣点点头,“这很正常,陛下心中拿不定主意,自然是想脱通过这种方式考察两位皇孙了。” 他自嘲般的笑了笑,叹息道:“如此一来,我们也不用在东猜西猜了,不出一年,陛下定然会有个决断,到时候谁才是我们最后的敌人可就清楚了。” “那天煞应该如何处置?” “这群废物,连个毛孩子都搞不定,还有脸说什么东瀛第一杀手组织!” 朱棣拍了拍桌子怒道。 道衍还是面无表情,淡淡提醒道:“陛下不会放任不查的。” “那又怎样?” 朱棣反问:“天煞历来是任务失败后杀手绝无活口,这一点倒还是做的很地道。” 他想了想,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大不了让他们消失。” 道衍点点头,终于泛起一丝笑容。 “如此甚好。” 他淡淡回应,躬身走出了书房。 片刻后,朱棣也走出了书房,回到了寝宫之中。 徐妙云照例替朱棣换好常服,便坐在了朱棣的身边。 她这段时间也是为了妹妹徐妙锦的婚事有些睡不着觉,大哥徐辉祖对她的提议不予回应,回信中只字不提徐妙锦的婚事,这让她有些不解。 所以此刻她忍不住说道: “王爷,你说大哥是怎么回事?为何不谈妙锦的婚事?” 朱棣笑了笑:“两位皇孙都很不错,可能他一时间难以选择吧。” “你在说什么啊?” 徐妙云不满的嚷道:“我的意思是让大哥在其他权贵中替妙锦选择夫婿,可不同意将妙锦嫁给允炆或者允熥。” “得了,你就别瞎操心了。” 朱棣安慰道:“这件事情主要还是看妙锦的意思,难道你们还能逼着她嫁给一个她不喜欢的人吗?” 徐妙云摇摇头:“她太小,不懂这其中的厉害,若是由着她,就怕以后后悔了怪我和大哥。” 朱棣心中有些烦躁,拍了拍徐妙云,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徐妙云暗自叹了口气,有些无可奈何的闭上了嘴。 . 朝中诸臣都知道了皇帝陛下要两位皇孙早朝旁听的事情,自然知道这是让两位皇孙同台打擂,背后的意义不言而喻。 朱允炆身后的这些人立刻对他进行了上岗前的培训,事无巨细的将朝堂上应该注意的事项交代给了朱允炆。 朱允炆信心满满,觉得在这场比试中自己绝对能碾压朱允熥。 而朱允熥这边就云淡风轻得多了,蓝玉这些大老粗们本来也没什么好交代的,李善长虽然足智多谋,但他这次却是啥也没说。 那架势摆明了让朱允熥自由发挥。 对此,蓝玉恨不得给李善长踹上几脚,可他也没办法,最后只能叮嘱朱允熥道:“不懂的就别乱说,免得惹人笑话。” 朱允熥点点头,拍着胸脯说道: “放心吧舅姥爷,我一般不会乱说话的。” 几天后早朝,朱允熥和朱允炆第一次亮相,两人分别站在了朱元璋的两侧,看起来就像是哼哈二将一般。 今日早朝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讨论,这治理黄河水患和赈灾。 这些年黄河泛滥,两岸百姓苦不堪言,大坝修了又垮,垮了又修,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效果极其微小,朝廷这银子却是像掉进了无底洞一般,连点小浪花都没翻起来。 “说说吧,到底有何良策才能解决这黄河泛滥?” 朱元璋说话了,同时心里也很是无奈。 底下的大臣们对这个话题早就已经麻木了,无非就是老调重弹。 于是户部,工部几位大佬都站出来发表议论,将从前的话再复述一遍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陛下,臣以为朝廷应该加大黄河治理的力度,从人力和物力上增加投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灾。” “陛下,臣以为应该效仿当年大禹治水,多多疏通河道,将黄河之水分流,这样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陛下,每年朝廷在这上面投入的银子过多,然而却收效甚微,臣以为应该对负责此事的相关人员进行查办,以儆效尤。”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