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八:后患-《大汉嫣华》


    第(2/3)页

    韩长骝咳了一声,“你的左襟衣角,还是收拾一下。”

    他于是莫名其妙的的低下头去,见左侧曲绕衣襟处被白玉双螭衣带带钩微微勾住,当是自己刚刚穿戴的时候疏忽未曾齐,显出了明显褶子,一时大为尴尬,伸手抚平,咳了一声入殿。

    舞阳侯樊伉足足在宣室殿外的值庐中等了小半个时辰,才等到内侍宣他入殿。

    ——这可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说起来,他和皇帝是表兄弟,又是从小一处长大的。后来虽然份数君臣,却依旧保留了很多当年情谊。哪一次入宫求见,皇帝不是直接召见这还是第一次,被内侍引到值庐中等候。

    入东厢的时候,刘盈唤道,“阿伉。”笑意盈盈,显见的心情很好。

    樊伉举步到殿中,伏地拜道,“臣樊伉,参见陛下。”

    “起来。”刘盈道。

    “年前匈奴忽然出大军袭击我大汉边境,虽然有出其不意的缘故,但由此可以观之,大汉边郡防御大有不足之处……”回想起去年大汉最初措手不及的狼狈,纵然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刘盈依旧皱起了眉头。

    先秦之时,与北疆游牧民族接壤的几个国家,秦、赵、燕,无一不骁勇善战,令匈奴不敢轻易撄其锋芒。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名将蒙恬更是率大军打退匈奴,征兆大量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只是后来,时势变迁,中原发生楚汉之争,无暇旁顾,匈奴趁此时机做大,统一北方草原。待到他的父皇能够腾出手对付匈奴的时候,中原已经是多年征战,民心向和,且平城之战失利,这才采纳了刘敬的献策,以丹汝公主和亲匈奴。

    此后,汉匈又和过一次亲。当大汉上下普遍认为,有了楚国公主出塞,汉匈便能够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的时候。前元七年匈奴的铁骑,彻底打碎了这些人的梦想。

    “将汉匈之间的关系寄托在和亲之上,始终幼稚了些。”刘盈抿唇道,“只有足够的实力,才能真正令匈奴不敢轻犯。”

    樊伉抱拳恭敬道,“陛下英明,臣愿效犬马之力。”

    “今日唤你前来,本就是为了这个。”刘盈一笑,

    凝神郑重道,“如今,大汉马政小有所成,今年又征召了北地马商卜氏掌管马政。边地也开始试行募军,雁门有张偕,朕尚算放心。只是大汉与匈奴边境颇长,阿伉你继承姨夫勇武,朕打算让你去陇西郡做郡守,明年,待募军试行处满一年后,也在陇西开始募军,替朕锻炼出一支铁骑来。”

    初汉的时候,文臣多半主张大汉民生凋敝,应当休养生息。武将却需要用战功来印证自己的价值,且更加热血,

    舞阳侯樊伉,虽然是名将樊哙的嫡子,自幼习刀弄剑,但在众人眼中,更多的是作为皇帝姻亲的习惯,他亦渴望通过战场的铁血功绩来证明自己不负亡父英明,闻言大喜,走到殿中伏跪拜道,“臣必不负所望。”

    嗓门颇大,刘盈便皱了一下眉头,念及此时在西厢榻上睡着的阿嫣,开口道,“小声一点。”

    樊伉愕然相望之时,他已经是眉目带笑,道,“阿嫣现在在西厢睡着,咱们莫要吵到她了。”声音极为柔和。

    樊伉的心渐渐的沉下去。

    却原来,陛下看重张皇后,竟已经是到这般地步了。

    说起来,樊伉在张皇后幼年之时也是见过这个表外甥女几面的。当时,张嫣生的玉雪玲珑,聪明可爱,很是招人喜欢。后来出乎意料的配给年长八岁的母舅做皇后的时候,他也曾经为之叹息过的。

    倒不是说樊伉觉得舅甥联姻真的便是乱了伦常。他与其父樊哙都是武将,对这些东西,没有文人那么看重。只是觉得,长安城中有那么多适龄的高门闺秀,为什么,刘盈偏偏要娶张嫣?

    有时候,麻烦本身并不是问题,而是,明明可以规避掉这些,又何必走这一条更难走的路。

    如果事情仅仅这样发展下去,张嫣亦不过是一个可怜人。

    毕竟,刘盈是大汉之君,是男子,纵然无法接受张嫣,他依旧可以广纳妃嫔。张嫣却是自从进未央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一辈子都只能够系在刘盈身上,没有旁的出路。

    却没有料到,后来的发展,完全出乎了樊伉的预料。

    未央宫宫闱中的事情,樊伉因为与帝家的亲缘关系,知道的比一般长安侯爵多一些,但也不能完全清楚其中明细。但当时在句注山山坳之中,他曾经亲眼所见的场景,让他下了哪怕违背皇帝意愿,也不再试图营救接回张嫣的决定。

    大汉的皇后,可以是皇帝的外甥女;但是,她至少应当足够坚贞。方配的起中宫之位给她带来的荣耀,与责任。

    他始终清楚的记得,在那个草木葱葱的句注山山坳中,他手中的弓弦慢慢的松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