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四:栀子-《大汉嫣华》
第(2/3)页
蓬勃的自由眼看已经在望,张嫣满心里充斥着喜悦,却控制着不会浮现到面上来,将头微微低下,连和身边的孟观打声招呼都不敢。
她的身形极为单薄,纵然在离开之前稍微作了点修饰,与之前的“孟英”形象有着一些差距,但终究大体的个头什么的不会改变在一群高大强壮的成年匈奴人之间,背影十足的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正行走之间,忽觉得肩头被人用蒲扇般的大手一拍,压住惊呼,抬起头来,见是一个壮硕的位匈奴牧民站在他面前,满脸笑眯眯的,“小孩儿,你是哪个部落么?”
身边,孟观的后背紧绷起来,作不在意的打量着这边动静。心里做好打算,若一有不对劲,便打晕了这个匈奴牧民,带了张嫣逃命。那厢,张嫣却已经是笑眯眯的问道,“大叔,你是在叫我么?”声音清脆,竟是纯正的东匈奴口音。
牧民亦笑眯眯道,“就是你啊。”
嫣继续扬着笑脸,将声音压成十一二岁的男童应该有的低沉嘶哑,“我是东支部的阿柘,今年十二岁,我阿爸是屯与之。今儿个是左谷蠡王回来的日子,我求着我阿爸带我过来,瞧瞧左谷蠡王的模样。我长大以后,也要像左谷蠡王一样做大大的英雄。”
雄渠部年轻一代的男童都对渠鸻颇为崇拜,牧民没有发现什么不对,扬声大笑道,“我说怎么似乎没有见过你。原来是屯与之家一直生病的那个小子啊。如今你的病好了?好好努力,做左谷蠡王一样的英雄是没有可能的,做个像你阿爸一样的汉子,还是可以的。”
嫣脆生生的应着,转头便走远了。
“你……”孟观的心思有些复杂。
张嫣拉了拉他的衣袖,“先走远了再说,以后再跟你解释。”
在室冬城的附近,雄渠部牧民成群扎下帐篷放牧,孟观在暗处守了一会儿,盗了两匹马匹,与张嫣分别骑了,向西奔驰,一直赶了两个时辰的路,天光都已经到了子时,雄渠部已经远远的被落在后头,张嫣唔的一声,几乎要瘫在马背之上。
“累了?歇一歇。”孟观亦勒住马匹,体贴道。
“我终于逃出来了。”张嫣坐在草地上,望着草原上宁静的夜空,语气放松,而包含着喜悦。这一天的夜色非常的好,月光十分明亮,令天空上的星星都失去了光泽。
“是啊。”孟观含笑看着她,“只是,咱们现在还在匈奴腹地,该当十分小心才是。”
“说的是。”张嫣收了宁静的面色,起身道,“我还不是很累,咱们继续赶一段路再。”
“也好。”孟观道,他含笑的脸色还没有退去,面上便现出凝重的神情。
“怎么了?”张嫣问道。
她没有听到回答。
一行贴着地的马蹄声从远方传来,声音繁杂,至少有十多个人。
孟观四处张望,夜色下的雄渠草原广阔辽远,方圆百十里内,几乎连一个土丘都没有。一眼望过去,没有任何可以藏人的地方。
马蹄声越来越近,凝目张望过去,借着明亮的月光,甚至可以看见远方的几个小黑点。
他听见身边张嫣轻轻的声音,“这行人人数不少,应该是匈奴的贵族。我们牵着马退到一边,候着他们过去。”怔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他们此时扮的是匈奴人,半夜里在草原上骑马行路,虽然不是常事,到底也不是少见到异常。这一行人既然是由西方向雄渠部而来,应当不是室冬城中的人。便是见了他们在一旁,叫过去问几句,既然张嫣能说得一口匈奴话,脑筋又好,应付过去,也不是难事。便也镇定下来。
来人一行,催马行的越发近了。
张嫣微微抬头,扫了对方一眼,脸色顿时一变,只觉得浑身血液都凉了下去。
那一行十三四个匈奴卫士,簇拥着其中为首的男子,不是别人,竟是她此时最不希望见到的一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