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耗-《梦回甲午》


    第(2/3)页

    石云开的这一个规定,瞬间就将军人的社会地位无限制拔高,军属开始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身为军属。意味着家中最少有100亩土地,有牛马可以用来耕种。有家禽家畜可以提供副食品,日常生活就算赶不上地主,起码也是个富农。

    此时的清国,实际上地主的日子也不好过,地主一方面要应付繁重的苛捐杂税,一方面还要应付官绅地痞的强取豪夺。如果当年的雨水再不充分一些,稍有不慎,一年忙活到头就是血本无归,地主的生活实在是没有小说画本里描述得那么逍遥自在,就跟《甲方乙方》里说的一样:这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但在石云开治下则有所不同,和清政府相比,石云开最大的不同是,在养兵、维持政府运行、发展社会经济等等一系列举措上,并不需要依靠土地的产出才能支持。石云开在治下推行的是十五税一,是真正的十五税一,也就是老百姓当年的收成如果是150斤粮食的话,只需要上缴10斤粮食,就算完成了本年度的税赋。

    这样一来,在石云开的手下种地,比在大清国要好上许多,简直就是好的没边。

    石云开最初刚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招致了闵丙奭、程元春、以及曲章安的一直反对。反对的理由看似很充分,柳京境内多山,山地贫瘠,土地数量有限,根本没有能力为所有的士兵提供100亩土地。

    对于这个问题,石云开的回答很干脆。柳京境内确实土地不多,但是整个辽东土地多的是,别说是三五万士兵,哪怕是三五十万也能分配的过来。

    就算是辽东的土地不够分,那么可以把目光向北移,北方的西伯利亚平原,多的是土地……

    此言一出,立即引来闵丙奭和程元春、曲章安的浮想联翩,老毛子的土地是多,但是谁都没敢想过,如果真能把西伯利亚平原弄过来……

    全国男人都当兵也差不多够了。

    手里的部队一多,石云开立即把他们全部分配到各个部队中,以老带新,训练起来其实比在柳京的新兵营里快得多。此时石云开的部队成份其实有点不均衡,柳京本地人已经超过了半数,来自清国的民人处于劣势。

    石云开为此给盛宣怀发了电报,想让盛宣怀帮忙在清国人口稠密的四川、湖北等地帮忙招兵,却惊讶的获悉盛宣怀也在组织部队,而且已经有了近两万人的规模。

    石云开造反,给盛宣怀带来了很眼中的影响。因为盛星怀和石云开的关系,盛宣怀也难免要受牵连。但盛宣怀可不是任人宰割的性子,他也不是只知道做生意的肥羊,在南方的势力也是很恐怖的,利用和淮军一贯良好的关系,盛宣怀分分钟就拉起了一支队伍。

    而且这支队伍现在还能称得上是装备先进,毕竟盛宣怀手里有江南制造局以及汉阳铁厂,论起军工实力来,其实比葫芦岛的生产能力还要强上不少。只可以这些工厂的生产效率实在是无法令人恭维,空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却最多只能把其中的半数转化为产能,其余的都变成了纸面实力。

    知道盛宣怀的举措后,石云开虽然未能如愿,却也放心不少。经历过石耀川身陷京城的事件之后,石云开现在已成惊弓之鸟,深怕盛宣怀步入石耀川后尘。好在盛宣怀的脑袋比石耀川灵光的多,人家早早就看出石云开有不臣之心,因此在半年前就已经离开京城前往江南,也算是提前抽身,回到自己的大本营。

    虽然盛宣怀这条路断了,石云开也还有自己的渠道。时运开在直隶、山东有几个移民公司,这些公司也都在同时吸收移民,只是因为前段时间要开发云田平原,石云开才把方向转移到吸引移民家庭上,现在只要把方向再进行调整一下就行,并不废多大力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