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商战(上)-《楚时归》
第(2/3)页
尤其是楚国商道复兴的时候,更是流传,天下都穷了,颍上都依旧富得流油。
如何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不仅成了这些人的个人问题。更是夏桓如何展开自己下一步行动的关键。
大堂之上,了解完挡下商铺的情况之后,夏桓便问道:“昭明,城中的粮价已经到了多少钱了?”
“已经过了一千楚币一石了。而且,涨势还很快。”
一石的粮食,够一个成年人半个多月的食用,但放在一个家庭之中,不过几天的时间就会消耗一空。
夏桓点点头,略微思量了一会儿后,问道:“府库之中的粮食,还有钱币,若是悉数用来资助城中的人,够用多久?”
对于夏桓的问题,陈昭明略显意外。
粮食还好说,但在这粮价被哄抬的这么高的情况下,府库之中的钱币既是再多,也不够花的。
“粮食应该够城中人饱食十日左右。至于钱币,除了需要上缴国库的,应该不下于十余万贯。”
陈昭明的话,宛如惊雷一般,不仅是虞猛,就连夏桓也是惊了不少。
早就说过颍上富,可是,没想到竟然能富成这样。
与后世一样,现在的一贯为一千个楚币。整个楚国,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六千万贯左右。
也就是说,平均下来一个月也就是五百万贯。
按照楚国的律法,各个县的钱币会上缴一半以上冲入国库。
颍上的这十余万贯,或许也有前些时间积累来的。但是,随便算算,估计一个月也要上缴国库十万贯以上。
楚国地域辽阔,南阳,颍川,吴中,淮阴,还有二十年前魏国贡奉的泗水,无一不是富庶之地。
这些地方,不谈类似宛城金陵这般的大城,就是县治,恐怕都有近乎百座。
一个小小的颍上,已经能够抵得上整个楚国将近百分之二的收入。着实让人有些难以想象。
而且,夏桓知道,这恐怕还是那些世家大族扎根之后,偷漏之后的结果。
若是真的能够好好利用好颍上这块宝地,恐怕税收再翻上几倍都不是问题。
一想到这儿,即便是夏桓也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看着繁华的街道,林立的店铺还无法让人能有这么直观的感受。但是,若是具体到钱财,那可真是让人眼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