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善恶之论-《西汉万户侯》
第(3/3)页
当然,孟子并不否认恶的存在,他这种是最为正统的儒家学说,也是符合大环境的,即,封建阶级的统治。
与孟子相反,荀子主张性恶论,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欲必有争夺,这就是性恶论的根据。
性恶论形式上说凡人之性皆恶,实际却分王公大臣与庶人为两大类,士以上属知礼类,照荀子的说法人性原来是恶的,因为他们学礼与为礼,恶变为了善,这种行为善的人可用礼义来对待。
庶民百姓,属于不知礼类,因为他们不学礼不为礼,所以始终是性恶的,这种行为不善的人,必须用刑罚来制服。
荀子又分人为圣人、中庸、元恶三种。圣人能自动校正本性,制作礼义,中庸能够受教化知礼义,元恶不受教化不知礼义。王公大臣的子孙如不学礼义,应归于庶民,庶民子孙若学礼义,当归入卿相士大夫。
后来儒家出了一个“理学家”,“大牛人”朱熹,朱熹认为这孟子和荀子的理论都是“半截子人性论”,用“论性不论气不备”和“论气不论性不明”来分别批评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
当然了这些暂且不说,辕固生是纯正的儒生,他不是朱熹那个有些“不要脸”的“学者”,一代“大家”,敢于明目张胆的和祖宗对着干。
所以辕固生说不出来,不过辕固生也不是好相与之辈,直接平复了一下心情,方才笑着说道:“晁郎中果然是牙尖嘴利,一张利嘴说遍天下,令老夫心服口服。”
“不过老夫想要问的是,你是如何认为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的?还有你认为儒家日后该如何发展?”
晁补之闻言微微一笑,辕固生此人果然不愧是老狐狸,大大方方的承认了,我答不上来你的问题,那我请教你总可以了吧!
你如果也不会,那行,现在咱们处于同一个水平,谁也别嘲笑谁。
可是晁补之是什么人?怎么能让他如意?
于是晁补之笑着说道:“我先回答你的第一个问题,关于人性的本质,我曾经在一本名为《马·恩选集》的书上见过,里面的一句话写的我认为非常得对。”
“这句话是这么说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角度看,人的本质是没有善恶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