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汤武革命-《西汉万户侯》


    第(2/3)页

    “若是按你的说法来断是非,那么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不也是有违臣子之道,大逆不道之举吗?在下才疏学浅,还请黄生解惑?”

    晁补之说完之后,深深地一拜。

    黄生站在那里面色通红,期期艾艾,说不出一句话来。

    然而黄生毕竟是道家的人,乃是窦太后宠信之人,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谈学问的人不谈商汤、周武王是否受天命继位,不算愚笨。”

    晁补之闻言拱手退下,两人的争论也停止,此后终汉一朝再无人胆敢争辩商汤、周武王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

    晁错跪坐在那里,看着侃侃而谈的晁补之,眼中露出赞许的目光,心中暗道不愧是我晁错的季父,但是转念一想坏了,叔父得罪了黄生,窦太后岂能饶他?

    陶青看着锋芒毕露的晁补之,十分的不喜,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善于韬光养晦的人,看看历史就知道了,陶青这个人在历史上没干什么大事,但是只要看到他当了丞相直接就把晁错给弄死了,就可以看出此人的手腕,谋人而不谋事,典型的阴谋家、政·客。

    所以虽然陶青也在笑,但是那笑容十分的渗人。

    而辕固生也看着晁补之,他的眼中则是吾道不孤也的意思,因为他发现儒家的希望,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晁补之或许就是他们皓首五十载苦苦等待的希望。

    这次辩论本来是窦太后命景帝主持的儒家与道家之辩,因为窦太后十分崇尚《道德经》等道家的书籍,听闻儒家等有起复之意,所以特命黄生来舌战百家,没想到第一场就一败涂地。

    还是输在晁补之这个外人的手中,窦太后岂能不气?这也是为何景帝出来打圆场的原因,因为他不想晁补之受到太后的处罚。

    坐而论道结束了,大臣们纷纷告退,唯留下陶青、晁错等有限的几人,当然了晁补之,辕固生也在列。

    此时突然有内侍来报说,袁盎在殿外求见。

    景帝大喜道:“袁爱卿来了,赶快让他进来。”

    过了大约片刻的时间,从门外走进来一个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此人面容刚毅,走路不疾不徐,个性刚强,正是袁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