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道门有位师叔祖-《一寸剑芒》


    第(2/3)页

    其余时间则大门紧闭,唯有闯过那四道关卡才可入的道门。

    道门的神秘,犹如一团迷雾,无法看透。

    要知道一个王朝在久也不过几百年,因为随着时间的侵蚀,在强大的王朝也会腐朽倒塌,然而道门却仿佛永恒存在。

    只是当一个东西存在的越久,那就会越遭到别人的窥视。

    史书在曾经记载,在几百年前曾有一个强大的王朝,想到侵占道门,只是还未等他们攻打上山,却犹如受到天谴,整个王朝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

    还有记载,一位自喻为高手的人在道门当中撒野,却被一个巨大的手掌从天而降,一掌拍死。

    这些虽然存在于史书当中,但是不可否认这个道门的神秘,因为越是神秘的地方,就越让人敬畏。

    赵长启,这位道门如今的掌教,年龄比那位武圣人还大,不知道活了多少岁月,他的徒子徒孙换来一代又一代,他却一直未曾西去。

    如今这位老掌教却依然红光满面,鹤发童颜,一点没有老态龙钟的模样。

    被世人称为真正的:老神仙。

    老掌教在几十年前,还经常出现在众生眼前,为那些前来道门之人解惑、授道。只是随着他在三十年前代师收了一位年轻的师叔祖后,就很少出现了,而这为人解惑之事、授道之事,也交给了这位最为年轻的师叔祖。

    哪怕是祭祀道祖这种大事,都交予给这位年轻的师叔祖来办理。

    想来下一位道门掌教,便是这位师叔祖了。

    这位年轻的师叔祖,姓吕,名成道,人称吕小天师。

    只是这位吕成道师叔祖修道不修身,每一次出现不是衣服乱穿就是发髻乱带,弄得那些小辈都要先为他整理衣衫才行。

    而且不修身就算了,这位师叔祖还不修口,修道讲究的是清心寡欲,无欲无求,只是吕成道每天大鱼大肉外加美酒,逍遥自在。

    当然众人也佩服这位师叔祖,别看到他文文弱弱,肩上没有百斤力,但是做起事来却极为专心。

    这不,吕成道独自在后山半山腰用了三年的时间了盖了三间竹林小屋,那时他十三岁。

    然后周围种上了竹子,几年过去了,便成了一片绿油油的竹海,同时在门前的小溪前开垦了一个菜园,每天就开始专心打理的他的菜园。

    之后吕成道借着修道的借口,将道门的大小事交给了下代弟子,唯有遇到大事才到这竹林小屋来请教他这位年轻的师叔祖。

    这位师叔祖逍遥了三十年,可是在前些日子,道门来了一位剑仙级别的高人,那人想要找这位年轻的师叔祖解惑,只是不知道吕成道和那位剑仙发生了何事,被那剑仙暴打了一顿,还抢走了师叔祖最爱的绿竹酒。

    有人想要去追,却被这位师叔祖拦了下来,众人才知道这位剑仙是他的朋友,只是依然没有搞懂为何那人要打师叔祖,后来听吕成道说了一句听不懂的话。

    “曾经的因,如今的果,该还的始终要还。”

    可是那些小道童在吕成道喝醉之后,却听到师叔祖酒醉之言:“柳十三,要不是贫道打不赢你,绝对将你打成猪头。”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师叔祖是打不过,也知道了那位剑仙叫做柳十三,听说来自剑庐。

    ......

    白鹤驼着四人飞到大山的半山腰处,来到一处平台上方,四人则看到下方平台之上,有一位小道童正仰着头看着他们,就仿佛是在等待他们似的。

    当白鹤落在平台之上,那位小道童便走了过来,虽然是位孩童,但是却老气横秋地说道:“小道在此恭候四位贵客多时。”

    四人不由吃惊,心中暗想不愧是道门,居然知道他们会来。

    “拜见道长。”

    四人连忙失礼。

    “四位贵客请跟小道来,师叔祖已经等待多时。”

    四人心中暗暗思量,想来小道童口中的师叔祖一定是位得道高人,提前得知他们要来。

    小道童带着四人走过刻有“道门”两字的牌坊,便来到登山口,那一阶阶由玉石搭建而成台阶,犹如长龙一般直入山顶,一眼望去看不见尽头。

    登山是件体力活,那些前来道门焚香的香客,基本上都将大半的时间用在这登山之上,而真正登上山顶,做那焚香祷告之事,也不过几个呼吸之事。

    道门开放只有一日的时间,一旦时间到了道门就会封门,那些没有离开的香客,只能呆在道门一年,等来年五月初五才能离开,所以一般来说,香客都是清晨来,傍晚便已经散去。

    吴起这位武道高手,小小台阶对他来说,如吃饭喝水一般简单,只见他一步一阶气息丝毫没有混乱,一旁的白生也有武学底子,再加上被熬炼已久的身体,登山这种体力活,还是很轻松的。只是梁三和老盖却不行了,大约才走了三分之一便要求歇息,此时已经气喘连连。

    “时间尚早,不必着急,慢慢来即可。”

    小道童出声说道,只见他气息如常,面色没有丝毫改变,四人对道门又加深了几分敬畏,一位小道童当属如此,那么那些得道高人,恐怕境界更高。

    待梁三和老盖歇息够,又开始登山,在途中他们曾看到,三三两两的道人,正在清扫阶梯上的落叶。

    从清晨几乎走到了快午时,在这登山途中,梁三和老盖歇息了数次,最后两人实在是走不动了,便有吴起和白生一人驼着一个登山。

    当登山到顶,望着山下看去,有着一览众山小之感,那刻有“道门”的牌坊已经形如蚂蚁,可见这山之高。

    来到山顶,则是一片宽阔的平台,至少能够容纳几千人,不然也不会承受那些如蝗虫一般的香客,只是如此巨大的平台,在五月初五那天也着实不够。

    在那平台中央摆放的一口大鼎,怕是有千斤之重。

    鼎,自然是双耳四足鼎。

    大鼎当中插着一根一人高,有成年人手臂般粗的香,此时正香烟缭绕,随风升天而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