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关窍之秘-《极道之上》
第(2/3)页
通观全赋,总体来讲作者的情调是低沉、消极的,即是“十愿”,也把那股火一般的情感深深压抑,以悲观的情绪来淡化。末几节更是将其消解至无,诗人之心仍然回复为一汪死水。
这篇赋结构新颖,想象丰富,辞句清丽,灵活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其中的十愿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荡除了以往诗赋那种着意铺排、堆砌辞藻、典故、用语生涩的积弊,清新自然,定会被人们久诵不衰。
“地母大人所言极是,分析的通透清澈,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此诗赋亦可称之为"十愿赋"。此诗赋那是先贤古人所作,小子只是加以整理改编而已。”阿浪对着远处朦胧缥缈的殿宇躬身一礼道。
“男娃娃,那你也是费了许多的心思,难能可贵,不容易啊!”地母赞许道。
阿浪赶忙又连连施礼,谦让了一番。
地母随后又缓缓道:“人类修行是破除天地桎梏的唯一途径,别无他法。可亘古以来,许多的修士痴迷于外丹之药,或是借助器物以渡劫晋级,实则都是舍本逐末,摒弃了根本之法。人身躯体,乃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内部有脏器,骨骼,筋脉,流淌着血液等等,外部更是有肌肤,腠理,毛发等等。乃是夺天地造化,巧取寰宇精华的无上宝库。可在岁月的长河里,无数的经典宝籍,或遗失,或损毁,不一而说。本宫就给你二人说说人体关窍要旨吧!”
阿浪和琦儿两人,听了地母的话语之后,连忙飞身虚空,来到离殿宇尽量近的地方,盘膝而坐,静静等待地母的说教。
地母沉思半响之后,轻语道……
金丹之道,全在静定其心。若不静定,则神志错乱,难调真息。其息不住,身中先天隐。三才真,无朋不归,行无补益,将何以生药 ? 是以遇事制心,凡有所为,顺听自然。事若未至,不生行念 事若过去,释同冰化。务令此心常若无事,则心静矣。静则自定。
以此定心,独处静室,少坐片时,盘膝握固,塞兑垂帘,回光返照,内观其心,存其心若婴儿,端坐心舍所谓 " 端坐 " 也者,不过寂静 " 存如婴 " 者,不过内外混穆、无识无知之义 所谓收心舍者,不过此中虚朗,况若舍然,只可觉不可见也。倘若泥文执象,便堕幻妄,非真清静矣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