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讲台上,教授发表讲话,颁奖有条不紊进行。 和所有的颁奖雷同,从后到前,大奖压轴。 人群中每念出一位台下就是传出笑声、鼓掌声,然后安静。 领奖,致辞,老师点评,下面一位文学社工作人员还煞有其事的说了一段所谓的评委团评价,神似某些颁奖晚会。 薛轶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切,抿嘴不言,流程一套套的着实挺会玩。 相比于以前那些自己看过没去过的颁奖典礼,这里真的只是小儿科,没有灯光,没有大咖。 一百多人现场参赛,六个人评委两个小时看完直接公示,这是多紧的进度,最厉害的是连颁奖证书名字都是现场手写。 想想自己以前居然还为没得到这种奖自闭过,作为一个伪文青也是挺掉范的。 随着流程的进行,一位又一位领奖者上台,大多获奖感言都简短,孩子们都挺激动,老师再勉励两句,有的脸都涨红了。 “二等奖——陆建。”王教授念出了最后一位二等奖获得者,根据不成文的规定,一个奖项多人获得,最后一个领奖一般都呗认为是二等奖里最优秀的。 薛轶一听是自己室友看了过去,印象中这位儿大学时候这种比赛总有斩获,自己曾经也为此嫉妒。 现在他当然很开心了。 二等奖终于颁完了,这意味着终于要一等奖了,自己马上就可以撤退了,结束完再去吃个麻辣烫岂不是美滋滋。 陆建上台的时候,满脸随和,小嘴扑哧扑哧说了一堆谦虚的话。 受之有愧啦! 评委盛赞啦! 侥幸啦! 生活中要这么会说话,不可能找不到女朋友。 下台了他估计是绷不住了,一个眼神甩给薛轶,像是说羡慕不,嘿嘿。 薛轶笑了笑,漫不经心看向台上。 在座的所有人也是默默凝神,注视讲台。 一等奖,要来了! 讲台边的王教授拿出最后一张纸。 气氛瞬间安静。 某些信心十足的人期待着念出自己的名字。 吃瓜群众好奇谁力拔头筹。 二等奖三等奖获奖者也是好奇,究竟是谁赢了自己。 薛轶大约是最轻松的了,压根就对这奖没有丝毫兴趣。 王教授也没让大家的好奇心持续下去,立刻以中正平和的声音念道。 “一等奖获得者,薛轶。” “有请薛轶同学上台。” 声落,是长久的安静,只剩‘薛轶’两个字似是有回声一样,不绝于耳。 薛轶甚至转了转头看了一圈,心说还有和自己同名的? 而全场,起初大约是这样。 薛轶? 谁是薛轶? 认识薛轶的则是: 薛轶? 那个薛轶? 他获得了一等奖? 而当薛轶名字和形象终于在很多人互相交流中代入到一起的时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