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浔阳楼记-《风雅宋》
第(2/3)页
谢彦宝回头去,用他的官威镇住了场:“肃静,钦使大人正在感受天地江水气息,等他打完腹稿就有了。”
其实这句话他是硬撑着说的,他特别担心登陆出丑,那样的话他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甚至连官家都会怨他,这个刺史算是做到头了。
正当浔阳楼内,心里的哀鸣声和幸灾乐祸冷笑声充斥这片短暂的宁静,一个雄浑的声音突然从回廊上响起。
“予观夫九江胜状,在鄱阳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浔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中原,南极南都,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在登陆朗诵看来,甄风给的小抄虽然字迹难堪,但是断句都提前备好了,读起来很容易。文章不够,气势来凑,他也怕文章不够好,于是在朗诵的时候越发有气势,仿佛天下江流尽在掌握之中。
楼里的人被惊了,格调振起,情辞激昂,竟然如此气势恢宏。几句话里,有空间铺陈,有时间变化,由单纯写景转到了情景交融之中,奠定了整篇文章的格局和基调。
樊若水一听,呆若木鸡,这真的是一个将军能写出来的吗?难道之前他都是扮猪吃老虎,实际上有着状元之才,出口成章,只是不屑出手?此前的一系列准备就此泡汤?
谢彦宝不由自主地随着登陆的声音慷慨激昂起来,落笔愈发行云流水,胸中忧惧郁结随风飘散。
当他写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笔势跟随着文章意境显得悲凉,仿佛真的满目萧然。淫雨、阴风、浊浪,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再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谢彦宝感觉沉重的心情突然遇到了光明,笔势也随之高亢嘹亮、明快有力。景色与心情都是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色。一笔一划都有着“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一悲一喜,一暗一明,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谢彦宝已经忘我了,仿佛当年喝多了的书圣王羲之在写着《兰亭序》,人与字浑然一体。
楼里的文人墨客写多了花间闺怨,在这犹如长江水冲洗之下,如同人生变换转折之中,体会着情与景、文章与人生的交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