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朔州监-《奋斗在大明》
            
            
            
                
    第(3/3)页
    所以他不想双方闹翻。
    周梦臣想了想,写了一封书信,给了李儒,说道:“这样吧,你将这一封书信,用最快速度给世叔,让世叔来决断吧。”
    周梦臣之所以这么大方,一方面固然是为了弥补双方的问题。毕竟周梦臣在外,京城之中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要好多了。周梦臣也不是无休止的维护双方的关系。真到了某人,周梦臣也不是不能先下手的。只是而今主动权不在周梦臣手上。
    其次,还不是穷闹的。
    大同太穷了。
    穷到了什么程度。
    穷到了周梦臣一计算在朔州修建一个军器监的成本之后,周梦臣立即知道自己或许什么也做不成了。毕竟做什么都要本钱的。而他手中的钱,修建一个军器监就差不多用完了。
    剩下一点,也是断然不能动用的款项。
    那么周梦臣一直心心念念的水泥作坊,还有其他方面的工作怎么办?
    要么拖,要么让别人来办。
    周梦臣并不在乎自己赚不赚钱的。反正在大同镇境内的,都归周梦臣管,有钱的时候,可以用钱卖,没有钱的时候可以挂账。什么?你说他不让挂账。关键时候,周梦臣不介意用刀枪说话。
    再说又不是不给钱,只是挂账而已。反正周梦臣本来没有准备让大同镇还,让这些勋贵去找户部要去。
    或许其他人是不可能从户部要过来仗的,但是勋贵们却是未必不可能的。
    而且整个北方富裕的省份,也就是山西了。山西人口密集,更有元朝留下的好底子,战乱比较少。这也是一个市场。北京的水泥运入山西是很难的。毕竟山西的路并不好走。但是朔州就近多了。
    这也算是合则两利合作。
    甚至周梦臣还可以将其他一些边角料的生意交给勋贵们来做。
    比如铁矿石的运输与采购,比如精铁的销售,等等。
    特别是铁矿生意,这绝对是一个要后台的生意。几乎每一个富矿都有一个势力人家在后面。周梦臣已经在大同大杀特杀,而今在清理地方,有些太过了。不过引入这些勋贵之后,周梦臣就可以省下很多心思了。
    毕竟,谁的后台有这些勋贵的后台硬,几乎直接通向大内了。
    李儒不知道周梦臣具体想法,即便知道了也不在意,各种算计他见多,他立即将书信发出去了。好家伙,直接用的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可见勋贵势力之嚣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