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纪元 第三章:脆弱的同盟-《言律者》


    第(2/3)页

    “你的‘无法说谎’,”言今再度打破沉默,声音在黑暗中传播,带着一种奇特的质感,“是否存在边界?比如,是否意味着你不能隐瞒任何信息?”这是他必须勘定的红线,一个完全透明的盟友,在某些情况下等同于一个致命的负担。

    辛言的回答如同她整个人一样,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谎言’的准确定义,是主动陈述与自身所知事实相悖的内容。因此,对于我未知或未经充分验证的信息,我可以回答‘不确定’或‘不知道’。如果信息直接关联到我的核心生存安全,例如最终的避难所位置或某些保命手段,我有权依据生存本能选择不回应。但是,”她特别强调,语气不容置疑,“任何我主动提供或选择回答的信息,其真实性是绝对的,受规则强制约束。”

    这个回答让言今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些。这意味着她并非一张任人阅览的白纸,她保有必要的防御策略和隐私空间。这种建立在严格逻辑和自我认知基础上的“有限诚实”,反而比那种毫无原则的、赤诚的坦白更让人感到可靠。这是一种可以预测、可以规划的合作基础。

    “你应对那几名掠夺者的策略,效率很高。”辛言自然而然地将话题引回言今身上,语气像是在分析一个精妙的数学模型,“你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人类心理中的从众、恐惧和猜疑弱点,成功地瓦解了他们的集体行动能力。这种方法论,与古代法庭辩论中的修辞术和逻辑谬误应用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更加直接、高效,剔除了所有非必要的修饰。”

    言今的嘴角牵扯出一个近乎苦涩的弧度,那不是一个笑容,而是过往伤痕的抽搐。“以前靠这个吃饭。现在,靠这个保命。”他言简意赅,显然不愿多谈过去,随即巧妙地将话题转向对方:“你呢?在‘词律’改写世界之前,你研究什么?”

    “语言学。专攻方向是濒危语言的语法结构、语义场理论以及跨文化符号系统。”她的回答直接而专业,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我有一个尚未完全验证的假设:‘词律’这种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着一种我们尚未理解的、高度复杂且规则化的元语言逻辑。它可能是一种作用于集体潜意识层面的信息扰动,或者是一种基于某种未知能量符号的规则场。我正在搜集相关的实证案例。”

    言今的心中微微一动。这完美地解释了她对细节异乎寻常的敏锐观察力,也意味着她所掌握的知识,很可能就是解开这个疯狂世界最终谜题的唯一钥匙。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内袋,那里藏着从“老鬼”身上找到的、绘有奇异符号的纸片。也许,是时候……

    但辛言的话锋却陡然一转,直接得让言今措手不及,再次展现了她那摒弃一切社交虚饰的思维方式:

    “你决定介入并帮助我,是基于多重变量的理性权衡。我的禁忌词‘谎言’,在你评估体系中构成了一个极低的欺诈风险系数,是一个值得投资的、潜在的优质合作伙伴。然而,与你自身的禁忌词‘信任’相关的心理防御机制,又在你的潜意识层面产生了强烈的排斥反应,阻碍着深度合作关系的建立。你目前正处于一种理性计算与情感本能相互矛盾的决策状态。”

    言今猛地抬起头,即使在彻底吞噬光线的黑暗中,他目光中的锐利和震惊也仿佛能穿透虚空,直射向辛言所在的方向。她的话语像一把冰冷而精准的手术刀,轻易地剖开了他层层包裹的心理防御,将那个连他自己都在刻意回避的矛盾内核,血淋淋地暴露出来。一种被彻底洞悉、无处遁形的颤栗感,混杂着一丝被冒犯的恼怒,瞬间席卷了他。

    “……你的观察力,敏锐得可怕。”他最终没有否认,声音因为复杂的情绪而显得有些沙哑。在一个无法对你说谎的人面前,任何掩饰都显得徒劳而可笑。

    “这是基于对你行为模式的观察、微表情分析以及逻辑推导得出的概率最高结论。”辛言的语气依旧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的物理定律。“因此,我认为明确我们合作的基础条款,将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提高生存效率。我提供我所擅长的语言符号分析能力、绝对真实的信息反馈,以及对于‘词律’本质的探索性研究。作为交换,你需要提供的是安全的生存环境保障、应对复杂人际与危险局势的策略及行动力。这是一个基于能力互补和资源交换的、清晰的合作框架。”

    她将人与人之间最复杂的情感联结,彻底简化为一种清晰的、近乎冷冰冰的契约关系。这反而让言今感到一种奇异的轻松。比起那些充满变数、容易因情绪而波动的“友谊”或“信任”,这种赤裸裸的、各取所需的“利用”关系,在这个朝不保夕的残酷世界里,显得异常稳固和纯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