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我与清廷不共戴天-《锄清》


    第(3/3)页

    你们管全员装备火绳枪的,叫做三级预备队?

    老天,朱慈炯究竟是多有钱,才能这么烧?

    一天之后,冒辟疆乘坐着州县之间往来的官府马车,来到了南阳城。

    这些马车,是为了方便地方物资运转,由官府开设的,若是在没有任务的时候,也负责承揽一些民间人员往来的便利。

    当然,是要出钱的!

    ……

    看着面前年不过三十几岁,却立下了这么大基业的朱慈炯,冒辟疆终于收起了自己这一次到来,是要“指点”朱慈炯的心思。

    他认真的参拜,然后被朱慈炯赐了座位。

    “听说你书写了石头记?”朱慈炯笑眯眯的开口道。

    他心中却是滔天巨浪,好你个不懂汉话的胡适,骗了天下人这么多年啊!

    那红楼梦哪里是清中曹雪芹所著,原来竟然是眼前这个遗民所写啊!

    “小民每夜灯下写蝇头数千,朝易米酒,家生十余童子,亲教歌曲成班,供人剧饮,岁可得一二百金,谋食款客。今岁俭,少宴会,终年坐食,主仆俱入枯鱼之肆矣”。

    冒辟疆轻笑道:“这些年来,每每想起年少轻狂,总想写下一些东西,于是就将这一辈子的见闻,编了一本书,却不想陛下竟然读过。”

    他很是感慨,自己在吴中写的东西,大明皇帝朱慈炯竟然也看过啊!

    “对于清廷你怎么看?”朱慈炯问道。

    冒辟疆咬着牙:

    “仆婢杀掠者几二十口,生平所蓄玩物及衣具,靡孑遗矣”。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胡适考证乃是曹雪芹所著,实际上却是错漏百出。

    这一位的人品就不说了,曹雪芹的真实与否也不说,单单是里面的明廷服饰,就不会是曹雪芹所写!

    我采取的乃是冒家后人的说辞,至于准确与否,我不是红学研究人员,不做评判。

    关于冒辟疆的人品,太祖的一番话已经足以说明一切,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历史人物,太多迷烟,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尽量避开历史人物的原因所在。

    五千年风流人物,俱往矣……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