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潜移默化-《锄清》


    第(3/3)页

    这是纺织作坊的入股知情书。

    虽然说陛下的意思是用这个玩意,捆牢了南阳诸多豪绅。

    但是,在张思源看来,这却是并不保险的。

    是以,他决定先找机会挫一挫这些人的锐气,先给了他们一棒子,然后再给了甜枣。

    南阳纺织作坊的利润有多大,整个南阳豪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现在南阳地面上,就算是寻常妇人,也觉得亲手纺织纱已经越来越不划算。

    要知道,现在南阳到处都在招收工人,甚至不说官府了组织的诸多作坊了,就连寻常民间也已经兴起了工钱雇佣制。

    华夏几千年的文化,素来乡人有了建房等耗费人力的事情,都是习惯了换工的。

    张三家盖房子,李四来帮10天的忙,等到李四将来有事,张三要再还回去10天劳力。

    这种邻里互相帮助,却又互相平等付出劳动力的模式,被南阳新明的蓬勃发展给打断了。

    现在的南阳上下,不管是穷乡僻壤的东西山区,还是州府之下的繁盛地带。

    百姓们都知道若是去做了一天工,工钱足够家人吃好几天的。

    如此一来,乡间原本农闲时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却纷纷外出寻找活计。

    将剩余劳动力利用起来的南阳大地,不但更加的富庶了,甚至,还大大的增强了百姓对于朝廷的信任度。

    仓廪足而知礼仪!

    正是因为百姓们日子过得更好,才会拥护新明。

    但是,这种繁茂的背后,却是华夏稳固了数千年的乡间道德要求,正在迅速改变着。

    往日里,乡邻之间互相帮助,虽然暗地里也有着公平互助的原则,但是,实际上却羞于谈钱的。

    但是,伴随着外出务工的繁荣,乡间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不知不觉间,往日以公平的换工时长,来互相帮助的情况,慢慢的演变到了以金钱来作为衡量的标准。

    甚至,在乡下,更是衍生出了百姓们自发组织的各色团伙。

    比如建筑队,比如耕地团……

    当然,伴随着劳动力的稀缺,往日除了成衣坊没有人用的女子,也有了赚钱的市场。

    比如在秋收的时候,就会有人组织摘辣椒的团伙、摘的团伙……

    甚至,还有人专门和纱作坊合作,在闲时,组织妇女们前往工厂做工。

    也正因为这样,农家妇女已经摒弃了自己动手纺织布的传统——因为划不来!

    感谢:shajia兄弟的500点打赏!

    感谢:读者1303278031437234176兄弟的100点打赏!

    感谢:书友20191117135101157兄弟的500点打赏!

    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