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说书人说书魂-《锄清》


    第(2/3)页

    委实不知道这位山东汉子的脑袋是怎么长得,怎么有那么多新奇的故事。

    而故事里男女主的痴情恩怨,更是雅俗共赏,甚至偶尔还有一二八旗大爷,也听得如痴如醉。

    这不,蒲松龄再次说到了高潮:

    “宁采臣却也无奈,只得将聂小倩的魂魄送入地府,以待来生再遇……”

    “好!”

    有人带头叫起好来。

    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镶黄旗的领催佐伊努。

    “佐大爷也觉得蒲先生的故事好听啊!”

    茶楼东家笑嘻嘻的送上了一碟瓜子。

    “那是,老王头,你老小子这是捡了一块宝啊!”

    佐伊努伸手从怀里摸出一枚银豆子:“喏,本大爷听得舒坦,这是赏给蒲先生的!”

    王东家哈哈一笑,高声道:“佐大爷赏银豆一钱!”

    蒲松龄收拾了自己的尺扇,微微拱了拱手:“多谢佐大爷的赏,明儿还请早!”

    佐伊努嘿嘿一笑:“我说蒲先生啊,我给你找了一份好差事,你该如何感谢我?”

    “哦?”蒲松龄心中警钟大鸣,脸上却是依旧平淡:

    “小老儿不过是一个科场失意之人,不知道大老爷给小的找了什么好差事?”

    佐伊努得意的四下扫视一眼,看着周围的苦哈哈那羡慕、畏惧的目光,却是更加自得。

    “大爷我乃是顺承亲王府上的下吏,亲王生母,大福晋阿尼籁氏下个月便是诞辰,大爷我想请你去府上说三天书,至于价钱么,自然不会少了你一个子!”

    八旗大爷们不差钱,朝廷每月都会给了铁杆庄稼。

    甚至,有些能生养的,家中都是好几个男丁。

    单单是养育兵的银钱,就抵得上上千亩地了。

    更何况京营八旗人人都有几十亩的庄子,有汉人庄奴统一耕作,所得全部都拿来作为他们的补贴的。

    正因为这样,使得八旗上下腐化的很快。

    任何时候,不愁温饱,总是最容易堕落的。

    是以,这入关不过只有一代人,八旗早已不复当年的悍勇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