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公主的杀伐-《与君欢》


    第(1/3)页

    第71章  公主的杀伐

    凌晨霜降时,森冷的寒气从营帐四周压实的边角缓慢透进来,冻得魏忌把手伸到火盆边缘取暖。

    这一夜他通宵未眠。

    薄薄的竹片平放在桌案,魏忌小心斟酌字句,写完觉得不对,又烦躁地拿起,丢入火盆。

    “噼啪”的燃烧声音后,是由红转黑的灰烬。

    他不知道该怎么同姜禾描写战争的惨状,该怎么解释自己同意和谈的原因。

    十万,二十万,明日一战,三十万士兵将命丧沙场。

    并非他懦弱不敢死。若死的是他,能换十五年魏国休养生息,他也愿意。

    那些死的人中,有他身边朝夕相处的将军,可更多的是生如蝼蚁的士兵。他们告别妻儿父母随军出征保家卫国,死亡,不应该是他们的宿命。

    可以不这样的,既然能和,为什么不留下他们的性命呢?

    这一夜,魏国大军枕戈待旦,而芈负刍带着精挑细选的十万楚军,偷摸向北出发。

    因为打算和谈,魏军并未收拢白天被楚军打开的这个缺口。

    至黎明将近时,便见土地平缓,透过杨树林,能看到数亩绿油油的麦苗,其后坐落着一个村庄。

    姜禾扎营负责后勤的卜寨,是一个两里多地长宽的村庄。此处距离黄河渡口较近,因为曾经屯兵扎营,村庄外砌筑着一丈多高的矮墙。

    村庄北面靠近黄河,远远可见竖立着一个数丈高的烽火台。

    这个烽火台有两种作用。

    平时用以监测黄河水情。一旦瞭望者发现黄河水位升高有决堤的可能,便会用烽火示警,让四周百姓迅速躲避到高处逃命。

    作战时,烽火台便传递军情。当年周朝鼎盛时,幽王点燃烽火传递军情取悦褒姒,就有一支烽火,是从这里向东传递入齐地的。

    芈负刍皱眉看着远处那个烽火台,身边部下抬头观测后道:“公子,我等先绕到卜寨北边,抢占烽火台,再攻打村庄。”

    “不用。”芈负刍摇了摇头,他从身后部将手里拿出一把弩弓,对准了远处值守的魏国前哨。

    “父王,”缓慢瞄准着,芈负刍沉声道,“儿子不孝,不能赶回去哭灵送葬。就让这位孙武之后,七国争先抢夺的姜禾,为您殉葬吧。”

    箭矢像横飞的闪电迅速刺入魏国士兵的肚腹,那前哨甚至来不及呼喊,便弯下腰,摔倒进麦田。

    麦苗一尺来高,埋没了士兵的身体。

    天还是鸭青色,旭日未升,远处模模糊糊似乎是官道田舍。

    “大人,下船了。”

    从渡口伸出的木板搭在船上,船工小心地帮着主仆二人把马车拉下船。

    小丫头取出一些钱,点了三遍数目,交到船工手中。

    “多谢了。”她脸上带着笑意。

    姜安卿在马车中交代道:“采菱,多给这位小兄弟三成的船费,谢他一路照拂。”

    他们是不缺钱的。

    从洛阳走时,姜安卿让采菱进姜禾屋子拿了一捧珍珠,出门换成钱,多得让小丫头差点乐晕过去。

    船工立刻喜笑颜开,一边退让一边还是收了钱币,憋红着脸提醒姜安卿道:“老伯这是到哪里去?大梁城外面可是在打仗咧,俺们送老伯到这里,可就赶紧回了。老伯要是害怕,俺们再把你拉回去。”

    渡口旁卖茶的汉子闻言却在摇头,他一边把桌椅板凳摆好,一边道:“小哥儿你不知道,咱们公子带着四十万大军打楚国三十万大军,一准儿赢。你看前面不远的卜寨,就是公子存放粮食兵器的地儿。我孩子娘的二舅就在卜寨住,前儿还出来蹭我的茶喝,说是齐国的安国公主姜氏管得严,不让百姓们出来,他偷摸从狗洞爬出来的。”
    第(1/3)页